- 小学英语
- 年级英语
- 一年级英语
- 二年级英语
- 三年级英语
- 四年级英语
- 五年级英语
- 六年级英语
- 七年级英语
- 八年级英语
- 九年级英语
- 初一英语
- 初二英语
- 初三英语
- 高一英语
- 高二英语
- 高三英语
- 幼儿英语
- 儿童英语
- 成人英语
- 初中英语
- 高中英语
- 大学英语
- 英语学校
- 英语复习
- 英语考试
- 英语高考
- 英语中考
- 英语测试
- 英语自考
- 英语考研
- 英语考级
- 英语练习
- 英语真题
- 英语试题
- 英语试卷
- 英语学习
- 英语方法
- 英语语法
- 英语培训
- 英语留学
- 英语教学
- 英语教程
- 英语课文
- 英语课件
- 英语教案
- 英语说课稿
- 英语模板
- 英语材料
- 英语写作
- 英语范文
- 英语论文
- 英语简历
- 英语作文
- 英语单词
- 英语词汇
- 英语口语
- 英语听力
- 英语阅读
- 英语翻译
- 英语三级
- 英语四级
- 英语六级
- 英语八级
- 少儿英语
- 商务英语
- 牛津英语
- 剑桥英语
- 简单英语
- 快乐英语
- 公共英语
- 趣味英语
- 常用英语
- 新东方英语
- 新概念英语
- 迪士尼英语
- 李阳英语
- 韦博英语
- 时代英语
- 英语音乐
- 英语杂志
- 英语读物
- 英语短文
- 英语故事
- 英语笑话
- 动物英语
- 英语歌曲
教育广角
2008 年第 21 期
当代教育科学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思考
●薛
梅
摘
要:本文认为口译课程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实事求是的教
学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原则 三个方面探讨了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口译课程的设置。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交往的日益频繁,用人单位 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 的复合型人才。 具有一定口译能力的毕业生备受青 睐, 培养非英语专业口译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传统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设置以精读为主,教学内 容单一,与现实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我们针对这种情 况提出教学改革理念,在高年级公共英语课中开设了 口译课。 在教授这门课时,笔者感到有必要开展针对 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口译教学的研究及经验交流,探索 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口译教学,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 的。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生属于英文程度好的一部 分,被编入提高班,但多数同学过去从没有接触过口 译,对口译中涉及到的基本背景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为口译课为公共英语必修课,教师无法通过测 试来挑选适合上口译课的学生,在教学上还要照顾大 多数学生的情况,所以,不能过高期望非英语专业本 科生经过仅一学期的口译课学习就能达到中级口译 证书的水平。 大学英语口译课的目标可以初步归纳 为:了解有关口译的一般知识,通过口译课的学习,打 下汉英、英汉交传的口译基础,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 能够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
2~3 分钟的最基本 的专题连续口译,为将来找工作、应对未来工作的挑 战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各翻译流派对口译有不同的定义,其中蔡小红总 结道,“口译不是原语到译语的译码,而是接收原语后 必须经过信息概念转化, 才能以译语表达原语的意 思。 口译的模式有三大块组成,左边是原语输入,右边
是译语输出, 中间连接左右两边的是信息概念转 换”。 ”口译实际上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其中涉 及到对原语的听辨、记忆、理解,继而进行信息处理、 解码,最后是用译语进行正确表达。 因此,口译教学涉 及的内容也是非常广的,如何选取既符合学生语言掌 握程度又有助于形成一定口译技能的口译教学内容 是需要教师不断钻研的课题。 学生学习口译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将来有可能 使用时能用得上,因此口译教学应强调实用性 ,尽可 能将口译课上成一门技能培训课,而不是单纯的语言 知识课程。 口译课内容的选择也应该针对学生学习口 译的重点和难点来设置。 根据学生的反馈以及口译自 身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导入
调查显示,学生口译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能 力问题。 这只是一个表象,而问题的实质应该是学生 习惯于过去的以学习语言规则为先的传统的英语学 习法,形成了固定的语法思维模式,难以透过表层结 构,捕捉深层结构的意义。 这说明学生还不了解口译 的本质。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口译训练的知识体系, 有必要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介绍有关口译的理论,如 口译的形式、性质、基本概念等。 例如,释意学派的翻 译理论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以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为 翻译单位的理念,其翻译程序是:理解原文、脱离原语 语言外壳,用另一语言表达理解了的内容和情感。
2.口译技能训练
在做英译汉的口译练习时 , 许多学生反映听不 懂。 笔者认为口译教学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听 力的强化训练,建立起“辨音?? ?预测?? ?听后扩 展 (提取主要信息、句子复述、段落概要复述、意群切分、
-
58-
当代教育科学 2008 年第 21 期 释 义 )?? 忆 训 练?? 记 训 练?? 读?? ?记 ?笔 ?跟 ?口 译”这样的训练体系。 听力理解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 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听音习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 单位进行听辨。 第二步是训练预测能力,对紧随其后 的未知信息作预测,或是对先前不太确定的词或句子 的语义进行预测。 第三步是要学生做口译复述。 听完 一段内容后,只要求用原语复述大意。 教师只需评估 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在表达上只要他们尽力而为,不 一定用很完整的句子,唯一要求是意思要准确。 这样 也是让学生养成一个注意宏观意义结构的习惯。 接下 来便由大到小,由粗到细,要求提供更多的细节。 一旦 进入翻译的阶段,原语的干扰便会增加,主要是语法 理解方式造成的困难。 英语的句子往往由单句加上从 句和各种修饰限定成分后变得越来越长,从形态上看 长句可以分成很多层,就像一个螺旋,而汉语的句型 结构是线性的,是一个单句连一个单句。 这就造成听 辨后语言转换的困难, 听辨时需要重新组织译语,反 过来也会干扰听力。 因此,接下来就要改变学生传统 的听力理解方式,学会断句理解,找出每句话的意义 单位,以及意义单位在译语中的衔接手段。 这个练习 也可以通过视译的形式来做。 然后是记忆训练。 在口 译过程中,短时记忆使用最多,但是容量有限,“所以, 口译员必须把持续进来的信息立即做转移的工作,就 是将暂存于短暂记忆中的信息与存在于永久记忆中 的知识联系起来。 联系建立的越快,就表示信息处理 得越快,然后再以笔记下,或是让它暂存在永久记忆 中,这样短暂记忆中的位置也可以越快空出来”。 而上 述口译复述方法则是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原语意义结 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训练初期,应该多做无 笔记复述,待学生学会识别意义结构或养成抓意思的 习惯后,再学习记笔记,这样笔记的重点就也会放在 意义结构上,而不是孤立的字词,从而减少笔记和听 力两项活动的相互干扰。 ” 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同样会受到长期记忆的 影响。 “遇到主题不熟悉,语言有难度或信息量较密集 的内容, 学生的处理能力立即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短 期记忆的容量也将随之减少”。 扩大词汇量和补充背 景知识将有助于增加长期记忆的容量,从而提高信息 处理能力。 教师除了在课上多补充与主题相关的词汇 和背景知识外,还应要求学生课下泛听英文新闻和文 化背景资料,同时广泛阅读新闻报刊杂志等来扩大词 汇量,及时掌握新词。 这样有助于加快口译过程中信 息检索、加工的速度,为迅速流畅的表达创造条件。 三、教学原则 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口译课只是一门公共
(4 ). (5 ).
教育广角 必修课, 学生在课外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时间练习口 译。 口译本身就是英语技能输出的方式,要想掌握这 个技能就需要不断去操练。 因此,口译课应该以课堂 实践为主,让学生唱主角。 由于非英语专业大学本科生对口译材料涉及的 背景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所以在口译课之初 不宜以课文内容的主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而是以口译 技能为主线。 可以先训练一些专题性不强,套路相对 固定的内容,如,致欢迎词、祝酒词等礼仪致辞,然后 逐渐过渡到各个专题的翻译。 制作教学材料时可以将 各种专题内容作为载体来训练学生的口译技能。 可以 充分利用主题材料自身的特点为技能训练服务,如经 贸专题的材料多数字, 可以用来做数字口译训练;文 化、旅游专题的材料则多运用成语、熟语,可用于成语 口译训练。 在专题材料的选择上也应注意避免过于技 术性和专业性,而要注重一般性和代表性,以免将口 译实践课变成知识课和词汇课。 另外, 口译课作为公共英语教学高级阶段的课 程,课时有限,往往不能专门抽出时间去强化诸如语 音、语流听辨和语法等语言基本功,这就需要公共英 语教学课程在整体规划上遵循“一条龙”的原则,在初 级阶段有意识地加入与口译技能相关的内容,如听力 课 上 的 speech recognition ,retelling ,notetaking 等 练 习,口语课上的即席演讲以及阅读写作课上的翻译技 巧等等。 把口译课引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 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还有许多方面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摸索出符合非英语专业 学生特点的口译教学大纲,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鲍 川 运 . 大 学 本 科 口 译 教 学 的 定 位 及 教 学 [J]. 中 国 翻 译 ,2004 ,
[2] 蔡小红 . 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 [J]. 中国翻译,2001 ,(
2). [3] 刘敏华 . 逐步口译与笔记 . 辅仁大学出版社,19
93. [4] 梅德明 . 高级口译教程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
01. [5] 仲 伟 和 . 译 员 的 知 识 结 构 与 口 译 课 程 设 置 [J]. 中 国 翻 译 ,2003 ,
[6]Seleskovitch,D.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Washington,D.C.:Pen and Booth,19
98.
(作者: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外语系) (责任编辑:何 言)
-
59-